当前位置: 本站bet356 >> 理论前沿 >> 正文

铸牢高校开展主题教育的思想理论根基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24-03-26   [来源]:云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浏览次数]:

2023年4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云南大学建校100周年的贺信中,对云南大学提 出了殷切期望:“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希望云南大学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升办学水平,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建设教育强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1]共产党领导的高等教育事业是国之大者。习近平总书记对任何一所大学的勉励和要求,都着眼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体现着对办好具有中国特色和世界一流水平的社会主义大学 的殷殷嘱托。因此,我们要从全局性高度深刻领会并坚定践行习近平总书记致云南大学建校100周年的贺信精神。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形成正确的思想贵在得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引用一句古话“事必有法,然后可成”,强调正确的方法论对成功实践的重要指导作用。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 提出,“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首先要把握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2],并创造性地将习近平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穿的立场观点方法概括为“六个必须坚持”:必须坚持人民至上、 必须坚持自信自立、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必须坚  持胸怀天下。“六个必须坚持”是党的二十大报告的一个原创性贡献,既体现了重大的理论创新,又体现了重大的思维创新,标志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哲学层面上升到了新的高度,实现了党的创新理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的进一步丰富与发展。在高校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要把加强理论武装作为首要任务,尤其是从世界观方法论和立场观点方法的层面,筑牢确保主题教育稳步推进的思想理论根基。


高等教育是中国共产党的千秋大计,事关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社会进步、人民幸福。2022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中国人民大学时指出:“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为党和人民事业服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传承红色基因, 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新路。”[3]为此,我们要立 足自身工作岗位,把加强理论武装和实现大学高质量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学习好、践行好“六个必须坚持”。


必须坚持人民至上。高等教育工作者首先要从思想认识的深层次上解决好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大学“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自觉把“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时代使命扛在肩上,以此作为我们开展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根本遵循。


必须坚持自信自立。要立足中国国情、扎根中国实际办大学。当今世界,高等教育的 全球竞争十分激烈,不少国家已经把巩固和增强大学的影响力、竞争力提升到国家战略高  度,高等教育的全球竞争与全球合作都在朝着纵深发展。与此同时,我们也应当认识到, 虽然高等教育的全球视野在某种意义上不断被强化,但“一流大学”并无一定之规,更不  能将其与西方化评价指标体系简单挂起钩来,否则就会犯“食洋不化”的错误。实现中国高等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既没有教科书可参考,更没有现成答案可依循,必须在党的领导下,从中国的基本国情出发,由中国的高等教育工作者自己给出答案。


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办好具有中国特色和世界一流水平的社会主义大学是一项前无古  人的事业,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守正,就是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办学的社会主 义性质,以党的创新理论引领办学方向,这样才能保证大学发展的正确道路不偏移。创新, 就是要紧跟时代步伐,顺应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需要,不断创新大学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做到习近平总书记所要求的,“敢于说前人没有说过的新话,敢于干前人没有干过的事 情”[4]。以理论和实践的创新及其良性互动,不断突破各种制约大学发展的关口瓶颈,持续提升大学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的层次和水平。


必须坚持问题导向。问题是时代的声音。早在浙江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就深刻指出:“每个时代总有属于它自己的问题,只要科学地认识、准确地把握、正确地解决这些问题, 就能够把我们的社会不断推向前进。”[5]善于发现问题,进而正确解决问题,首先要在思维  方法上树立问题导向、增强问题意识。所谓问题,就是矛盾的表现形式,落实到实践层面, 问题导向和问题意识就集中体现为“直面矛盾,并运用矛盾相辅相成的特性,在解决矛盾 的过程中推动事物发展”[6]。当前,我国的现实国情面临更加复杂艰巨的矛盾。这些矛盾在  不同程度上、以各自不同的形式体现在高等教育领域,既为大学的改革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也提出了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对于这些问题及其风险和挑战,我们要从自身的工作 岗位出发予以积极主动地回应,并及时拿出化解矛盾、解决问题、推动工作的新思路和新 办法。


必须坚持系统观念。恩格斯指出:“当我们通过思维来考察自然界或人类历史或我们自 己的精神活动的时候,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 交织起来的画面。”[7]唯物辩证法坚持用普遍联系的、全面系统的、发展变化的观点看待事 物,系统观念集中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这一根本要求。也正是在这样的意义上,习近平总 书记强调,“系统观念是具有基础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8]。实现大学的高质量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体现中国特色”和“实现世界一流”更是同一目标中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以主题教育推动工作促进发展,需要在工作中运用统筹兼顾的方法来加强各要素之间的协 同联动,透过现象看本质,通过一隅把握整体,从深层次上把握工作规律,在突出重点的同时实现各项工作任务的整体推进。


必须坚持胸怀天下。大学是文化传承和创新的重要载体,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  组织机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于人类社会创造的各种文明,“我们都应该采取学习借鉴  的态度,都应该积极吸纳其中的有益成分”[9]。只有以海纳百川的广阔胸襟吸收人类的一切 优秀文明成果,全人类才能真正携起手来,共同应对各种全球性挑战,推动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当前,高等教育的全球性竞争合作都在不断深化,大学的办学理念、办学思路、 办学举措等加速更新迭代,优胜劣汰的竞争法则体现得更为充分。只有善于对话与协作, 才能以它山之石补己之短,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并赢得发展先机。加强中外大学  之间的交流互鉴,是办好具有中国特色和世界一流水平的大学的题中应有之义。为此,我  们既要讲好中国故事,又要培养世界眼光。 一方面,要坚持党的领导、立足具体国情,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办学之路;另一方面,要放眼世界,敏锐把握高等教  育的全球发展态势,加强国际交流合作,从中寻找有利于我国高校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条件  和契机,在促进自身发展的同时,为全球高等教育的共同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高等教育水平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  重要标志。2023年5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建设教育强国进行第五次集体学习, 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明确提出:“建设教育强国,龙头是高等教育。”[10]高等教  育要充分发挥龙头作用,修炼好“内功”,实现内涵式发展是关键。内涵式发展贵在得法, 这就要求我们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  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以“六个必须坚持”为指导,把新时代的高等教育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参考文献



[1].《bet356体育投注》,《bet356》2023年4月21日。

[2].习近平:《bet356体育投注》,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年,第18-19页。

[3].《bet356》,《bet356》2022年4月26日。

[4].习近平:《bet356体育投注》,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年,第20页。习近平:《bet356》,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235页。

[5].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中央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领 导小组办公室编:《bet356》,北京:

[6].党建读物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2023年,第100页。

[7].《bet356》,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395页。

[8].参见陈克清:《bet356体育投注》,http://theory.gmw.cn/2023-05/15/content_ 36560652.htm。

[9].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中央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领 导小组办公室编:《bet356》,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2023年,第121页。

[10].习近平:《bet356》,《bet356》2023年5月 30日。